杂七杂八的腹中之诽
苏浚《鸡鸣偶记》: "道义相砥,过失相规,畏友也;缓急可共,死生可托,密友也;甘言如饴,游戏征逐,昵友也;利则相攘,患则相倾,贼友也。"
以之观“方韩之战”,某些“公知”以及“队友”的言论明显只能归为”昵友”之列,不过倒还未堕落至“贼友”之属。唯有立场,罔顾是非,这一类人还侈谈“德先生”,若变革后的中国是这一类人当道,危险。
最近颇对某些“公知”渐起警惕之心,以上志之。
读《古今笑》,谬误部第五中开篇第一则颇为有趣,说的是乡下人经常以讹传讹,将寺庙,神像之原名附会为一些可笑的名称。如谐音“杜拾遗”变为“杜十姨”,“伍子胥”称为“伍髭须”;“文宣王”因为年代久远只余一“王”以及“宣”字中的“一”字,故被附近的和尚附会为“一字王佛”。及乡下人认为“伍髭须”没有老婆,而将“杜十姨”移到“伍髭须”相配,更是令人绝倒。
另外从这则里也得到一个典故:吴王夫差在伍子胥被迫自杀后,以鸱夷盛伍子胥尸沉之江中,故称伍子胥为“鸱夷子”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也记载范蠡”变姓名,自谓 鴟夷子皮”,可能与伍子胥有一些关系。